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

台灣優質生命協會

 「台灣最美麗歐巴桑」陳美鳳擔任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理事長,自接任以來始終親力親為,參與協會各項活動從不缺席。近日,陳美鳳率領團隊舉辦「愛在一起弱勢長者送暖 餐會暨物資採購」活動,邀請30多位來自雙北各區的獨居與弱勢長輩齊聚一堂,她溫暖地說:「我們做的不只是送物資,而是希望讓每一位長輩感受到自己很重要、不孤單。」一位長輩握著陳美鳳的手說:「謝謝你們記得我。」這句簡單的話,深深感動了現場所有人的心。送別好友林沖 林松義珍惜當下 84歲的「瘦皮猴歌王」林松義歷經髖關節手術、肺積水及帕金森氏症的多重病痛折磨, 近年身體狀況屢遭考驗,但他始終以堅毅意志與樂觀態度面對生命挑戰,這幾年他的生日幾乎都與摯友「鑽石歌王」林沖一同度過,但林沖不幸於上月辭世,他感慨地說:「朋友走了,我更要活得精彩,參與每一場公益活動,用行動鼓勵更多長輩珍惜當下,人生到了這個階段,不求大富大貴,但一定要快樂、健康、有希望。」

台灣優質生命協會紀寶如秘書長說:「松義哥雖年事已高、身體病痛纏身,卻從不缺席每一次關懷長者的公益活動,他的出現,總能鼓舞在場長輩,他是我們心目中 的精神領袖,他的樂觀與堅持,不僅感動無數人,也為社會樹立敬老尊賢的最佳典範。」

有「導演教父」之稱的林福地近日現身公益餐會,與現場長者共進佳餚,年過九旬的他,去年一度因意外跌倒陷入病危狀態,歷經漫長療養與復健後,如今重拾穩健步伐,也更珍惜與眾人相聚的時光。現場洋溢笑語,林福地特別與長者細語問候,有人認出他過往作品,激動合影留念,他也溫柔回應:「我們的戲,是拍給你們看的,謝謝你們還記得,我們都在演最後一場戲,要精彩。」

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

異議作家

 長年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作家廖亦武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,中國是獨裁國家,而台灣人對專制獨裁的危害認識遠遠不足。獨裁政權不會在乎什麼「我們是同一個文化的根」,那只不過是騙局。若輕信這種謊言,最終結果就像蒲亭吞併烏克蘭一樣。

廖亦武流亡海外已15年,以批判中國極權著稱。近期,他前往捷克與斯洛伐克參加7月至8月初的中歐文學盛會「作家閱讀月」(Author's Reading Month),朗讀其作品「上帝是紅色的」,並分享個人的創作歷程。

1958年,廖亦武生於四川,1989年他因創作長詩「大屠殺」,隔年遭中共逮捕,服刑4年。出獄後,他長期被監控與打壓,作品在中國多被查禁。2011年,廖亦武偷渡出境流亡德國,持續透過書寫、演講與訪談揭露中共的人權侵害,關注中國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況,被稱為「中國底層的見證人」。

廖亦武被中國當局視為眼中釘,在西方卻屢獲殊榮。他曾在2012年更獲得德國文化界最高榮譽「書業和平獎」,以及2018哈維爾圖書館基金會頒發「打破靜默、無懼危難作家獎」等榮譽。

廖亦武的多部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,包括捷克文版的「中國底層訪談錄」(Hovory se spodinou)、「子彈鴉片」(Kulky a opium)與「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」(Pre jednu a sto piesní)。他的作品「上帝是紅色的」記錄中國基督徒在極權與迫害下秘密生存的真實故事,也即將被譯成捷克文出版。

廖亦武在7月29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透露,他的中文書多半在台灣出版,在中國難以出版。「其實曾經嘗試過,用我的化名在中國出版。但是他們發現了,這個是很不得了的事情,出版社受株連,罰款達上千萬。報紙也受株連。」

他分享,海外流亡者揭露中共惡行的重要性。每位從監獄出來的作家都是天然的「反共」,因為經歷過監禁的人,對共產黨本質有深刻體悟。

‧獨裁國家講「同文同種」僅是騙局 俄烏戰爭給台灣人啟事

廖亦武表示,台灣人對專制獨裁的危害認識得遠遠不夠。台灣人應要該認清楚,中國就是個獨裁國家。「獨裁國家不會講究什麼『咱們是同一個文化的根』,那都是騙局。如果信了這個騙局,最終就像蒲亭(Vladimir Putin)要吞併烏克蘭一樣,他肯定要吞併你。」廖亦武直指,共產黨來統治的話,台灣人恐怕都會後悔。如果蔣介石的統治已是台灣的痛苦回憶,那共產黨統治會比蔣介石痛苦10倍不止。「若很不幸走到那一天,台灣就像香港,香港那個樣子大家都看見了。」

廖亦武指出,台灣過於封閉,對俄烏戰爭也不太關心,但這其實關係到台灣的命運。如果蒲亭吞併烏克蘭,習近平受到鼓勵,下一步肯定要吞併台灣。而台灣總是把安全寄託在美國或其他國家身上,他認為這是不對的。

廖亦武曾來台多次,他回憶,第一次去台灣是2012年1月,當時馬英九當選為總統並喊出「黃金十年」。當年有50個中國市長訪問台灣,台北101附近遍地都是五星紅旗。後來才有太陽花學運,學生佔領立法院,他認為那次運動很重要。「如果當時服貿協議通過,台灣早就完了。」

問及是否有想回去中國的一天,廖亦武說,希望回到老家四川,但它是在獨立的狀態。他主張中國分裂,因為共產黨沒能力管理如此大的國家。若中國分裂成幾10個國家,每個「國家」也都能和台灣建立外交關係。這並非不可能,因為從歷史上來看,中國經常分裂與統一,此為常態。(

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

藝人難關

 57歲「荒謬大師」沈玉琳上月底身體抱恙,緊急送入三總加護病房治療,確定診斷出血癌,目前人轉診至台大醫院治療中。至今快1個月,期間有關於病因諸多猜測。今(22)日沈玉琳長發文,述說發病完整來龍去脈,原來從距今兩個月前就出現3徵兆。沈玉琳健康檢查指數都正常 病倒前1個月身體出現異狀 沈玉琳平時生活養身,早睡早起、又不喝酒,每年還都定期去做健康檢查,甚至病發前三個月也才驗過血,「所有數值都是正常的,當然也包括血球,但我還是發病了,急性的,所以健檢還是有它的侷限」。

 

不過,就在2個月前,也就是病倒前約1個月,他回憶當時狀態,「我先是無精打采、情緒低落,接著是走個十步路就累到走不下去,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沙發動也不動」,已超過半年時間固定在家都會超慢跑的他,竟會10步路都累成這樣,實在難以想像。

 

沈玉琳相當敬業 不因身體不適影響工作 沈玉琳儘管身體已出現警訊,但敬業的他,從不在工作時讓人察覺異狀,「錄影的時候當然就發揮我強大的意志力,強顏歡笑」。他表示,自己一直以為那些症狀是慢性疲勞、自律神經失調,總相信一定會在某一天睡個好覺之後,不藥而癒,殊不知,並非如此,「這就是從未在我腦中浮現過的陌生疾病,白血病」。

 

好在最後在老婆芽芽的堅持下,趕緊就醫,才發現病因。沈玉琳也向粉絲報平安,「我其它各項功能都很正常,沒三高,血壓正常、發炎指數正常、食慾比住院前好,還胖了3公斤。我目前在台大接受權威醫師侯信安教授的治療,進展非常順利,很快就能跟大家見面」。



資深藝人沈玉琳證實罹患俗稱「血癌」的白血病,引起關心。前職棒球星潘忠韋2019年底,被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(血癌),在今年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,他分享6年的抗癌人生,形容抗癌就是一場不能輸的比賽,鼓舞人心。

潘忠韋說,去年世界12強中華隊拿到世界冠軍,他是上一屆播完12強後確診得到急性淋巴白血病。確診前他有幾個徵兆,身體有被電的感覺,後來就醫治療才知是芽細胞增生的時候不斷放電 ,之後他去做精密的檢查,抽血的第一時間還不確定是什麼情況,但很清楚知道自己身體出了很大狀況,似乎在告訴他「現在需要休息」。檢查報告出爐,潘忠韋說,感覺不是在演電視劇,而是青天霹靂的真時感,在往後的日子才知道這場病對生活、心情影響如此巨大。 化療後,末梢神經會受損,一般都會慢慢恢復,但他接受兩次重化療,現在損傷的部分會一直跟著他,需要吃止痛藥來控制。

但他自己有應對方式,就是讓心理有一個依靠 ,加上他是球評,蠻喜歡做功課,所以對病況掌握比較好一點。住院治療時正好遇到百年一遇的COVID-19,家人探視都嚴格管制,有好多療程是他一個人在病房自己照顧自己。最辛苦的是他的太太舟車勞頓醫院家裡兩邊顧。

說起他寶貝女兒,潘忠韋說,那時女兒覺得爸爸應該很快就可以出院,印象中女兒在他面前好像沒有哭過,覺得女兒好像一夕之間突然長大了。談到抗癌,潘忠韋說,人的意志力是沒有極限 ,堅持到底,讓每一個(活下去)的可能想辦法在自己的身上發生。化療或是在抗癌的過程很容易會被病況壓在地上摩擦,但是你身旁有很多照顧你的人, 所以積極面對病況, 然後把身體放心地交給醫護團隊。

潘忠韋從10歲開始打棒球、歷經25年的選手生涯,再轉職球評,棒球早已深植於他的生命。2019年底,被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,歷經2次骨髓移植、3次敗血性休克,一度陷入病危。

完成化療出院後,潘忠韋在臉書記錄復原過程的點點滴滴,一條暗巷、一顆樹藤、一隻野貓、森林步道、一座教堂、飛機飛過車水馬龍的城市..,每一張照片至少有10000步的足跡。